(導讀: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沉淀萬億級的藝術資產,但始終未解決大眾投資與流通的問題。在中國,70%以上的藝術品交易產生在拍賣行,大量藝術品并沒有實現資產化與有效流通。而在西方的財富整合中,藝術品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種已深入人心。)
在中國,70%以上的藝術品交易產生在拍賣行,大量藝術品并沒有實現資產化與有效流通。而在西方的財富整合中,藝術品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種已深入人心。
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沉淀萬億級的藝術資產,但始終未解決大眾投資與流通的問題。豫園商城創(chuàng)業(yè)二十余年的貫能藝術空間館長龔兵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藝術品真?zhèn)坞y辨;藝術品身份證(即流通記錄等)難以建立;交易模式始終未走上資產化和證券化模式。其中,藝術品證券化是最為核心的問題。”
事實上,中國藝術品曾經有過一次證券化的經歷。2009年,文交所曾在國內遍地開花,藝術品可以同股票一樣掛牌交易。但由于交易產權是分割而非 完整的,且短期內沒有實物交割,這類交易很快出現泡沫并被叫停。國務院下發(fā)的叫停藝術品類證券化交易模式的文件被稱為“38號文”,公布于2011年11 月18日。
時隔4年之后,文交所再度開啟藝術品證券化大門。這一次,比過去來得更為嚴謹。業(yè)內人士認為,文化藝術品交易日趨火爆,在“互聯(lián)網+”時代趨勢下,通過文化藝術品電子盤交易模式,既可以擴大文化藝術品的市場流通性,更可增加文化藝術品的價格發(fā)現功能,是值得贊賞之事。
重新以“文化+金融+科技”模式開啟藝術品電子盤交易的是南方文化交易所。這是一家由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聯(lián)合產權交易中心、廣東新金基投資公司、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中凱文化傳媒公司聯(lián)合投資創(chuàng)立的文化交易平臺。
龔兵認為,此次南方文交所開啟藝術品電子盤交易板塊,意味著全民參與藝術品投資的時代真正地到來。他預測,今年,以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為標桿的 全國文交所的集體轉型的新常態(tài),在新經濟形態(tài)下,已經完成從“摸著石頭過河,向著燈塔趕路”。通過文交所流通的文化藝術商品交易額或將超過一萬億元。而中國目前所有拍賣行一年交易額不過是千億級。
今年5月26日,貫能藝術空間與南方文交所簽約,成為南方文交所華東上海地區(qū)的全國文化商品交易平臺一級經紀機構,它是整理全國文化藝術商品資 源并與南方文交所共同研究發(fā)行藝術品資產包的戰(zhàn)略合作平臺中心窗口,開始進入“互聯(lián)網+文化+金融”時代。7月15日,貫能藝術空間又見證南方文化交易所 啟動第一只藝術資產包上文交所電子公盤交易,南方文交所文化商品交易平臺藝術品板塊發(fā)布儀式啟動,南方文交所藝術品交易中心正式起航。
龔兵所指的“互聯(lián)網+文化+金融+科技”,可以實現上文所述的“辨別藝術品真?zhèn)、建立藝術品身份證、實現藝術品證券化”。目前,南方文交所藝術品電子盤 只能掛牌能夠分割成3000份以上并有收藏價值的實物藝術品。同時,南方文交所旗下還有藝術品垂直電商真藝網,上線當代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并與國家相關機 構共同建立藝術品身份證檔案。
這樣一來,南方文交所所打造的政府、誠信交易、權威鑒定的“互聯(lián)網+”文化商品交易平臺已成雛形。上海是中國最大的藝術品市場的集散地及投資者 聚集地,貫能藝術空間作為南方文交所一級經紀機構與全國文化產權交易共同市場真藝網特約合作機構,將在華東地區(qū)扮演重要角色。龔兵表示,貫能藝術空間將憑 借在藝術品市場二十余年的深厚積累,挖掘能夠證券化的藝術品品類,激活中國文化資產,提升文化藝術商品交易的縱深度。
這種新興的藝術品交易模式也得到了金融機構的認可。據悉,南方文交所與中國銀行達成戰(zhàn)略合作。市場人士認為,權益可兌現的藝術品電子盤作為一種新興投資方式,值得鼓勵與扶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規(guī)范化運作及作品保真仍是整個行業(yè)需要攻克的難題。藝術品證券化作為藝術品市場的未來發(fā)展趨勢,也需要規(guī)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規(guī)的進一步完善。
劉燃作品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